天耀宏图
城市基础设施地震灾害与抗震韧性评估平台
来源:天耀宏图时间:2025-03-28 00:00:00

3月26日1时,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虽未造成重大损失,却如警钟骤响,震醒城市安睡之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在地震灾害特别是强震发生时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和灾害评估,已成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课题。


仅2024年,我国就发生2000 余次不同级别的地震,地震灾害的链式效应和放大效应给城市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约60%的国土面积处于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区,2/3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面临强震威胁。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如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都强调要构建“防救结合”的现代化应急管理模式。


作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人社部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耀宏图致力于自主可控、全国产化的地理信息软件平台的研发及应用,解决地理信息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响应国家地震防灾减灾战略部署,天耀宏图提前布局,联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对标世界前沿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共同研发推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地震灾害与抗震韧性评估平台”,填补了国内城市抗震韧性领域的空白。该平台以城市建筑群、各生命线系统(供电网络系统、供水网络系统、交通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燃气网络系统、医疗系统)为分析对象,评估地震灾害后果及恢复情况,估算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识别城市抗震薄弱环节。同时,也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尤其是在地震发生时和应急期,为制定救援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该平台已支撑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的复合链生地震与地质灾害预警平台的建设,以及海南省地震灾害评估平台建设。


快速响应  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地理信息数据,平台能够在二十分钟内对地震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高效自动三维建模,并结合基础信息数据对各类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模和更新。通过平台的地震动场和场地效应分析功能,快速计算分析域地震动场,并提供依据局部场地条件修正地震动场的功能,更准确反映实际地震动特性。



全面评估 精准定位薄弱环节

大量地震救援案例显示,地震后的72小时是业界公认的应急救援的黄金时期。震后评估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可见一斑。平台支持对建筑群、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燃气以及医疗等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系统的震后评估,包括损伤评估、经济损失评估、人员伤亡评估等。全面评估地震灾害后果,精准定位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相关部门提供详尽的评估结果,辅助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方案。

 

可视化展示  助力应急决策

平台拥有评估结果可视化观察和展示的功能,在地震应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平台主要在三维地形地貌模型上以热力图展示地震动场分析结果、建筑群地震损伤和抗震韧性评估结果,并对各类基础设施系统的评估结果进行分图层展示。这种直观、多角度的地震数据可视化展示,让应急管理人员能迅速了解受灾情况,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数据支持,保障救援工作

平台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建筑群及各类基础设施系统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地震易损性数据库等,为救援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设施信息和易损性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救援现场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救援策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多领域赋能,全方位守护城市安全


助力政府科学决策,筑牢安全防线。对于政府的地震灾害管理机构而言,平台可在防震减灾前期规划制定阶段,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当地震灾害不幸发生后,辅助相关部门制定震后应急救援方案,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在震后重建阶段,助力维修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全面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赋能生命线行业,提升抗震韧性。可服务于各生命线行业(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燃气),为城市生命线行业的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协助开展基于设定抗震目标的网络抗震安全性设计,优化基础设施抗震性能,保障关键系统的稳定运行。

 

辅助保险风险评估,优化费率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提供科学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协助保险公司精准测算预期损失,合理确定保险费率,降低风险成本,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地震灾害与抗震韧性评估平台”以其先进的技术、全面的功能和精准的评估结果,成为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害评估的得力助手。天耀宏图将继续致力于平台的优化和升级,对标世界一流的产品技术,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以及智慧城市、国家安全、自然资源等关键领域夯实地理信息技术底座,为建设数字中国铸就自主可控的时空基底。

天耀宏图